今年4月5日,上海大眾率先宣布降低旗下多款車型售價,拉開了中國汽車市場“官降”大幕,此后,包括上海通用、長安福特等多個企業(yè)迅速跟進。北京現(xiàn)代緊隨其后,也開啟了新一輪官降,全面下調旗下兩款主力SUV的官方指導價:ix35全 系車型降價2萬元;全新勝達的降價幅度從0.8萬元到3萬元不等,而實際終端成交價遠遠大于官降價格。慢了半拍的東風悅達起亞,8月份才開始宣布對旗下兩款主力SUV車型——獅跑、智跑的全國市場零售指導價進行全面下調。其中獅跑車型全系官方降價5萬元,智跑車型全系官方降價2萬元。當然,這個降價不僅體現(xiàn)在銷售價格上,消費者在購買車輛時也會相應減少10.5%的稅費。
依林言看來,一個必須面對的現(xiàn)實是,大眾、通用等車企的降價不會帶來多大的品牌傷害,畢竟其在中國市場地位和品牌號召力已根深蒂固,一時難以撼動。雖說“官降”并不是解決問題的上 策,官降或許只會暫時贏得銷量,但韓系車幅度之大的“官降”非但不會拉抬多少銷量,反倒損害了多年來苦心經營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。對于正逐漸擺脫低端形象,品牌向上走的韓系品牌來說,無疑是殺雞取卵,得不償失。韓系車的殘值劣勢也就所剩無幾,前十年的努力統(tǒng)統(tǒng)付之東流,好不容易積累一點品牌口碑和價值也消失殆盡,而過去認為韓系品牌高于中國品牌一說,或將隨風散去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今后韓系車再進行品牌耕耘和拔高努力,恐怕將大打折扣,難以服眾。
]]>大眾、通用、日產等強勢品牌無奈之下,只能調整市場銷售策略,價格往下擠壓,而中國品牌則不斷向上擠推,而這就將以往習慣了“好吃好喝”的韓系車逼到墻角,成為三明治中間那塊肉,搞得現(xiàn)代起亞焦頭爛額,惶惶度日。
數(shù)據顯示,8月份,北京現(xiàn)代銷量70,146輛,同比下滑16.5%;東風悅達起亞銷量26,008輛,同比下滑44.7%;今年前8個月,北京現(xiàn)代累計銷量634,535輛,同比下滑11.5%;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359,173輛,同比下滑10.8%。單從今年以來的形勢來看,兩家合資公司銷量下滑趨勢相當嚴峻。相比而言,北京現(xiàn)代尚能保持排名前6的優(yōu)勢,而東風悅達起亞早已滑至第17位,跌出保持多年的前8排名,一下降了9位,一夜回到前十年光景。
]]>表面上看,B級車的博瑞銷量逐月增加,每月能賣3000輛左右,價格差不多能賣到十五六萬甚至更高,消費者似乎能接受中國品牌B級車,很多人不禁為博瑞銷量叫好。在為博瑞鼓掌叫好的同時,也應該冷靜看到博瑞的憂與患。
畢竟,吉利品牌的美譽度及品牌形象對選購B級車的目標消費群體而言,還是有很大差距。即使吉利官方提到了購買此車的人群中公務員、政府官員、警察,還有老師、律師等,但那也只是極少部分,最多能有5%就相當不錯了。提起吉利汽車,人們更多想到的是“低端低價”等,而非“收購沃爾沃”、“消化吸收沃爾沃技術”等應有的口碑,無論從設計還是技術上都還沒有擺脫低端印象。這也是為什么吉利博瑞只能繼續(xù)選擇“性價比”這樣的標簽向上突破的原因之一。
坦率地說,“性價比”對于追求品質的主流中型車市場并非好事,韓系的索納塔便是經驗和教訓,想必這也是博瑞的憂患之一。
另外,看一個車型銷售怎樣,若不看終端成交價,這樣對企業(yè)、對品牌、對效益都沒有太大的意義?,F(xiàn)在中國品牌車企很被動,一款中型轎車可能定價15萬,實際成交價只有12萬,終端已讓利3萬。不讓利銷售不可以嗎?至少在當下的汽車市場還沒有哪一家中國品牌可以牛到如此地步。
比如說,某款B級車在店頭讓利幾萬元已是常事,而本身車就十六七萬以上。換言之,在中國品牌B級車領域,掛“B級車招牌”,賣“A級車價格”應該不止是吉利一家。雖然總體上看賣得不錯,但實際上價位完全沒拉上去,迫不得已只能是為“面子”(銷量),丟了失“里子”(利潤)。
]]>單從數(shù)據來看,除了EC7、遠景、金剛依然占據前三外,寄予厚望的博瑞已成為吉利最大的看點。這兩年來吉利積極實施戰(zhàn)略轉型,品牌不斷提升,研發(fā)體系能力得到加強,渠道建設持續(xù)改進。目前,吉利終端渠道將近800家。從市場表現(xiàn)來看,吉利在轎車市場似乎已經找到“感覺”,學會制造并經營“明星產品”了。
山寨教訓
“我說我要造車,有人擔憂、有人疑慮,但是我們做到了;我說我要收購沃爾沃,有人不解、有人不安,但是我們做到了;后來我說要造中國人的精品車,有人觀望、有人關注,這一次我們做到……”
伴隨著一則極具情懷的廣告,4月9日吉利汽車全新旗艦車型博瑞正式上市,官方售價為11.98萬-22.98萬元,此次推出2.4L、1.8T、3.5L三種排量共7款車型。當吉利首次推出價格超過20萬的車型時,外界確實“有人擔憂”。畢竟,這不是中國品牌第一次向B級車發(fā)起沖鋒。此前,華晨尊馳、奔騰B90、榮威950等向B級車沖擊的這些車型銷量均不過千。與此同時,整個B級車市場的發(fā)展也面臨不少壓力。
]]>